现代节日是指传统节日以外的,近现代才产生的节日。多数现代节日的形成与农业生产、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变化,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体现着时代的变革,展示着人类为争取自由和合法利益的奋斗精神,展示着人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等的时代风尚。
这些现代节日多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或是某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些纪念日或社会公共活动日。只是因为它们也是以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且各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因而具有了"节日"的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节日”的功能。现代节日以新的内容、新的风尚对传统节日产生影响,丰富岁时节日民俗。泰国的现代节日可分为:国家纪念日和其他节假日。
(一)国家纪念日
泰国主要节假日中,属国家纪念日的有:登基纪念日、王后华诞、拉玛五世纪念日、万寿节、宪法日。泰国作为一个王国,国家纪念日中以当代国王为首的王室主要成员的纪念日居多,这也是必然的现象
1.登基纪念日
登基纪念日是纪念当今国王拉玛九世登基的那一天的日子。该节名是泰国华人对它的意译,若按泰语直译应为“华盖吉祥日”。为何泰语节名要把“登基”与“华盖”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泰国古代帝王将相出征时都有高耸的华盖随身,在交战中便于自己的兵将识别主帅的方位。战胜后,也要取敌方主帅的华盖复加在我方主帅的华盖上。因此,华盖的重数越多,越显示主帅的功绩、主帅的伟大。泰国古代,国王常是战争中的主帅,所以华盖成为国王的象征或标志。宫廷在举行国王登基仪式时,国王要坐在九重白色华盖下的宝座上,象征国王的伟大,百官要向华盖膜拜,向国王祝贺。
国王登基日作为节日而每年庆祝,始于曼谷时期拉玛四世时代。当今国王拉玛九世于公历1946年6月9日登基,但登基仪式却是在公历1950年5月5日举行。因此,政府以5月5日为拉玛九世的登基日,并作为国家主要节假日每年庆祝
节日期间,大王宫也开放几个平时不开放的宫殿供人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拉玛九世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即1996年和2006年,泰国全国上下举行大庆,邀请世界各王国的国王、王后、王子参加庆典,并举行“御船巡游”。但这两次庆祝活动都是在该年的6月9日举行。
2.王后华诞(国家母亲日)
公历8月12日,是当今国王拉玛九世的王后诗丽吉的诞辰日,也是泰国主要节假日。该节日泰文直译为“王后诗丽吉寿辰庆典日”,泰国华人称“王后华诞”。庆祝王后寿辰的习俗始自曼谷时期拉玛五世时代。1897年,拉玛五世出访欧洲半年,国内政务委托王后韶瓦帕蓬西主持,业晋升王后为摄政王。次年王后诞辰时,宫廷第1次举行庆祝王后寿辰活动,当时称"庆祝王后寿辰王事礼仪"。从此,开始了宫廷的王后祝寿活动,历代历年相沿至今。1976年,政府又把诗丽吉王后的诞辰定为“国家母亲日",泰国华人称“母亲节"。因此,当今的“王后诗丽吉寿辰庆典日”又名“国家母亲日”。
泰国原先的国家母亲日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政府规定在公历3月15日。当年举行的活动有佛教仪式、向母亲致颂词、推选优秀母亲,使妇女增加荣誉感,使人民加强对妇女重要性的认识等。当时称“国家母亲日"。
当今节日活动有:家家户户和国家机构悬挂国旗、全国人民向王后祝寿、举办展览介绍王后生平和功绩、做各种公益事业如献血、向泰国红十字会捐款捐物等。
3.拉玛五世纪念日
公历10月23日是曼谷时期拉玛五世的逝世纪念日,泰文称“敬爱的大帝日”。由于拉玛五世对国家贡献极大,因此被泰人尊为“大帝”。泰族立国以来,历代帝王被后人谥号"大帝"的很少,而拉玛五世在谥号前,还享有“敬爱”两字,可见拉玛五世在历史上的功绩。还在拉玛五世在世时王亲国戚、官员、百姓、商界及各界人士在拉玛五世登基40周年的1908年,就为拉玛五世在曼谷兜率王宫的阿南达萨玛空宫殿前捐款建起了拉玛五世骑马铜像,并由拉玛五世亲自主持铜像的揭幕仪式
第1次举行纪念仪式是在拉玛五世逝世后的第2年,即1912年10月23自。从此以后,年年都举行纪念仪式。
当今的节日活动有:家家户户以及国家机构悬挂国旗;办展览会介绍拉玛五世的生平和功绩;在拉玛五世骑马铜像前献花环、花圈、上香、明烛、顶礼跪拜(有时成百上千人穿着统一服装跪拜)、做佛事等。
4.万寿节(国家父亲日)
公历12月5日是当今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泰文称“国王寿辰庆典日",泰国华人称其为"万寿节”
泰国庆贺国王寿辰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大城时朝开国君主乌通王以泰国阴历的某一天作为自己的诞辰,举行庆祝活动。此后,历代君王都以那一天为自己的诞辰加以庆祝。这种以虚设的生日搞庆祝活动的做法,原因是为了防止坏人以国王真实的生辰八字拿去施法术、念咒语,危害国王。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曼谷时期拉玛四世时代才被取消,代之以当今国王的真实生日祝寿,沿用至今。
1959年,政府认为世界各个王国都以国王生日为国庆,泰国也是王国。为此,于同年5月21日正式宣布废除以1932年6月24日推翻泰国君主专制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日子为国庆节的规定,代之以当今国王的生日为国庆。所以自1959年以来,万寿节又名“国庆日”。
1980年教育救助与志愿者协会提出,国王爱民如子,为民所爱,泰国有国家母亲日已多年,无国家父亲日,建议以当今国王普密蓬的生日为国家父亲日。同年,政府批准。当年举行第1次庆祝。为此,自1980年来万寿节又名“国家父亲日”。
历代国王的万寿节的活动没有一式的规定,由当代国王决定。但自曼谷时期拉玛四世以来,大多推崇佛事仪式,如礼佛诵经、行善积德、布施放生、巡烛等。当今国王拉玛九世的祝寿活动近20—30年来,已成为曼谷举行的节日活动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活动。届时,除了悬挂国旗和佛事活动外,还举行国宴、鸣礼炮、放焰火、临朝受贺、颁发勋章、阅兵、举行御林军效忠仪式,各民族的文娱体育表演或竞赛、放映露天电影、搞展览会介绍国王生平和业绩等,
5.宪法日
1932年6月24日,民党政变后第3天,曾颁布由民党领袖乃比里起
草,经国王拉玛七世签署的《暹罗临时宪法》。6日28日召开第1届国民议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正式宪法。同年12月10日,拉玛七世在曼谷阿南达萨玛空宫殿召集议员开会,批准作为治理国家准则的正式宪法,国王在第1部宪法上签名。然后,举行功德仪式。此后,政府把公历12日10日这个神圣的日子定为国家主要节假日宪法日,并每年在该日举行王事仪式和国事仪式相混合的仪式。
(二)其他节假日
1.元旦
泰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新年,作为节日加以庆祝,始自1941年。这一节日来自西方国家,也是全球性的现象。当时政府规定放假两天,即12月31日年末一天,元旦一天。
元旦的庆祝活动从元旦前夕开始,即年末晚上总理在电视台向全国人民致新年贺词。23时55分,僧侣通过广播诵经。元旦零时敲响胜利钟,同时全国各佛寺也鸣钟迎接新年。元旦清晨,在曼谷王家田广场佛教徒向成百上千的僧侣斋僧;去佛寺行善、斋僧。一般男女青年和小辈走亲访友,向长辈、上级祝福。因元旦与圣诞节相近,也时兴互赠贺年卡等西方礼节。各地还有各种民族、地方的文娱演出。
2.国家劳工日(国际劳动节)
泰国工人曾在1947年搞过一次“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之后,一直被政府禁止。因为当时,泰国正处在外交上紧跟美国,国内颁布反共法案时期。直到1956年3月27日经过多年斗争的“16个工人团体”的代表与政府方面的代表进行谈判,最后得到批准。允许该日工人放假工资照发等条件。这也是各行各业的工人上书、斗争的结果。但还是有种种限制,政府批准的条件是:工人游行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许影响交通,要保持平静。不许进行政治性的活动,不许骚扰美国人、英国人和东南亚条约组织。要改“国际劳动节”或“五一节”为“国家劳工日”。那年5月1日国家劳工日约有五万工人参加活动,有集会、游行、开讨论会、演功空剧等。
当今的节日活动有:展览会,介绍节日的由来和工人的重要性等。进行改善劳工的生活、福利、安全和技术的提高等活动。
3.教师节与拜师日
教师节不是全民的节日。1956年,泰国銮披汶总理、也是泰国教师协会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在全国教师大会上提出教师节的建议,并得到教师的普遍响应。同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1月16日为教师节。这个日子是依据1945年1月16日的政府公报颁布教师法的日子而定的,1957年1月16日全国正式实行。自此以后,每年的1月16日就成了泰国的教师节。届时,学校放假1天。
但泰国除了教师节外,还有1个拜师日。泰国学校的学年同中国一样也分两个学期,即上学期和下学期。上学期自5月下旬至9月初;下学期自11月初至下一个年的3月中。拜师日一般定在上学期开学后的第2周的星期四。拜师日不放假,各学校、各班级根据自己的情况组织活动或仪式。
拜师日选在周四,是因为“周四”泰语为“帕勒赫”,这是婆罗门教中的一位天神“木曜神”的名字。木曜神是帕英和众神的老师。按照泰国古代的习俗,每当父母送孩子去寺庙上学时,常会选择周四去。谁要学习什么知识,也常选择周四作为开学的日子。人们普遍认为周四是学习的日子,会给学子带来吉祥,学业有成。所以也称周四为“教师日”。从上述观念看,把周四作为拜师日,不仅学校适用,也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拜师需要,各行各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在哪月、哪日,但那日必须是周四。所以,拜师日不是节日,它是一项民俗活动
4.银行日
银行日是银行系统的假日。假日的泰文名为“年中休息日”。每年年中,即7月1日为该系统职工的休假日
近来,有不少旅游观光、商品展销等活动,也借助“节日”这种人们熟悉而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泰国也有。这是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工业社会的大潮冲击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国内的经贸活动、旅游市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人造节日”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因为它不符合节日自身发展的规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